就業是最大的民生,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。今年以來,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穩就業決策部署,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,全力抓緊抓實。8月20日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《關于開展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的通知》,從加密崗位信息提供、啟動專項職業指導、集中開展培訓見習、扎實做好困難幫扶、加大就業權益保障、強化政策宣傳落實等6個方面全面部署推進。各地切實加強組織領導,強化資源統籌,將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作為落實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重要舉措,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和服務手段,用心用情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,取得積極成效。現將部分省區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措施做法予以發布,供各地參考借鑒。
北京開展系列專項活動全力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。一是組織未就業專場招聘。面向2021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、35歲以下登記失業青年開展直播帶崗、政策宣講、服務宣傳等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活動,截至目前已舉辦40場招聘會,覆蓋1100余家單位2.7萬余個就業崗位。二是打造“培訓指導直通車”。邀請國家級職業指導師開展就業創業指導、職業規劃等直播課、公開課活動33場,引導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就業見習和職業培訓,增強就業能力。三是搭建校企對接平臺。組織企業工程師進課堂、高校教師進企業,實現畢業生、就業崗位和專業設置有效對接。9月啟動首批學生技能提升實踐活動,聯合北京建筑大學、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已完成或正推進相關實踐實習。四是創新推動困難幫扶。針對困難高校畢業生不同狀況和需求,實施“一生一策”幫扶計劃。針對部分低保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意愿不強的難題,與民政部門共同研究“逐步退出享受低保”政策,幫助提高就業積極性。
內蒙古抓實抓細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。一是加密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。以全區就業創業推進會暨春季秋季網絡招聘會、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項行動為牽引,自治區與12個盟市聯動,密集開展各類現場和網絡招聘,推廣行業專場、直播帶崗等特色招聘形式,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。截至9月底,全區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979場,提供就業崗位99.3萬個。二是提升就業服務實效。以嘎查、村(社區)為單位,發動勞動保障協理員等基層力量,對轄區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集中開展走訪摸排、信息登記。對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逐一了解需求,分別提供1次職業指導、3次崗位推薦、1次職業培訓和1次就業見習機會。截至目前共提供服務6051人次。三是扎實做好就業幫扶。將教育部門移交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納入實名服務并逐級分解,主動聯系并提供職業介紹、職業指導、政策扶持等,幫助盡快實現就業。建立困難畢業生幫扶臺賬,對其中脫貧家庭、低保家庭、零就業家庭、殘疾等有特殊困難的,制定“一人一策”,實施專項幫扶、優先援助,現已幫扶實現就業1.4萬人。
遼寧扎實有序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。一是加強工作部署。實施“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”,推進建立實名制數據臺賬、主動公布服務渠道、深入開展校地對接等工作。二是按月通報進展。按月對各地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情況、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情況、脫貧和邊緣易致貧家庭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通報,確保工作有序推進。三是開展專項幫扶。成立工作組,建立“市領導包縣區、縣區領導包社區(鄉鎮)、人社干部職工包學生”工作機制,人盯人促進就業。鞍山市百名人社干部對2000余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包保就業服務、宣傳就業政策、對接就業崗位。四是強化政策宣傳。營口市將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、就業手續辦理、檔案轉遞等辦事流程制作短視頻,通過抖音、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發布。
上海開展“樂業上海”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集中行動。一是體系化就業訓練課程助力角色轉換。為高校畢業生量身定制“青年樂業起點就業成長營”等專項就業訓練課程,配套資深職業指導師和就業服務專家,針對“技能成長”和“心理成長”設定體系化目標,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換。二是“一校一策”推進精準化就業服務。開展職業指導進校園活動,開發面向高校學生的校園職業指導課程,提供在線微課教學。根據上海綜合高校、高職院校等不同類型,為學校定制專屬服務方案,打造“高校樂業空間”“空中訓練營”“在線模擬面試”平臺,推出“微分享”精品課程,推進精準化就業服務。三是深化家門口就業服務體系建設。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末梢建設,聯動街鎮服務下沉社區、村居,為有求職意愿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各類職業指導、崗位推薦、主題活動等針對性就業服務,實現信息到“家”、指導到“家”、服務到“家”、傾聽到“家”。四是線上線下融合推進就業服務。通過“樂業上海”微信平臺不間斷提供招聘崗位等服務資訊信息。全新打造上海公共招聘新平臺,實現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業務的深度融合。利用抖音直播等新媒體渠道發布崗位信息,開展網上招聘活動和在線職業指導等互動服務,打造 “招聘零見面”“求職零障礙”服務通道。
江蘇壓緊壓實責任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。一是搭建供需對接平臺。依托江蘇智慧就業云平臺等載體,集中開展重點面向高校畢業生的網絡招聘和直播招聘活動,累計發布線上崗位信息99.7萬個。適時恢復線下求職招聘活動,舉辦線下專場招聘會近600場次,為44.2萬人次高校畢業生提供求職服務。二是推動政策精準落實。建成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,對接教育部門將本省應屆高校畢業生信息全部導入平臺數據庫,向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精準推送政策信息,推動實現“人找政策”向“政策找人”轉變。三是加大創業支持力度。為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提供創業補貼、稅收優惠、貼息貸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政策咨詢、工商注冊、稅務登記等“一條龍”服務,積極籌辦第四屆“創響江蘇”大學生創業大賽。前三季度,全省扶持3.5萬名大學生成功創業。四是提升就業幫扶水平。積極對接教育部門,做好本省戶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接收、實名制調查和建庫。根據高校畢業生專業特點和本人意愿,實施“一對一”跟蹤就業幫扶。
安徽多措并舉全力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。一是積極完善相關政策。從增加就業崗位、鼓勵創業創新、促進供需對接等七個方面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。推行職業培訓券實施高校畢業生強技計劃,依托電子社會保障卡,面向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推出3-6個月中長期技能培訓項目。二是精準搭建對接平臺。發揮安徽公共招聘網等網絡招聘主渠道作用,開展“百日千萬網絡招聘”等專項行動,著力提升“2+N”(“周三招工”“周六招才”)招聘品牌影響力。截至9月底,全省共舉辦線上、線下招聘會超過2萬場,達成就業意向 28 萬人。三是多方助力就業創業。依托智慧就業服務平臺、高校畢業生實名制信息系統和服務專窗等,為每名畢業生提供至少1次職業指導和3個崗位信息,對就業困難和登記失業畢業生提供“一對一”援助服務。組織“啟明星”就業指導專家赴22所高校開展就業指導。實施新一輪“創業江淮”行動計劃,積極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。四是全力抓好就業幫扶。多渠道開發見習崗位,組織5000名畢業生到機關事業單位見習,有針對性提升就業能力。截至9月底,全省實名制登記7.5萬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率為86%。五是持續優化服務模式。依托陽光就業網上辦事系統等網絡服務體系提供便捷服務。創新運用支付寶、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臺,為全省9.6萬名符合條件的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。
福建創新幫扶模式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。一是夯實數據臺賬。加強部門聯動,及早銜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據,通過公安、農業、民政、殘聯等部門數據對比,完善畢業生數據,做到服務對象底數清、情況明。二是就業服務不斷線。全省累計舉辦網絡招聘會190場,發布崗位數22萬余個;舉辦線下綜合性、行業性、區域性及校園現場招聘會138場,發布崗位28萬余個。三是加強困難幫扶。創新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“紅娘”幫扶行動,建立就業“紅娘”隊伍與困難畢業生進行結對幫扶,為困難畢業生提供個性化、深度幫扶。現登記困難畢業生1389人,已幫扶就業935人。
山東實施 “360”全程就業服務行動,面向高校畢業生集中開展精準服務、專項服務、承諾服務。一是精準服務“三類群體”。把2021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、擇業期內的往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、35歲以下登記失業青年三類人員作為重點服務對象,將有就業意愿的應屆未就業畢業生全部納入實名制服務范圍,搭建全省統一平臺進行精準跟蹤服務。二是專項服務“六項行動”。組織開展特色招聘、職業指導、培訓見習、困難幫扶、權益保護、政策落實等六項專項行動,通過采取直播帶崗等特色招聘、組織開展新職業就業指導、職業培訓和就業見習、制定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計劃、規范招聘市場秩序,開展就業政策集中宣傳等措施,促進高校畢業生增強職業發展能力,盡快融入就業市場。三是承諾服務“不斷線”。設立服務專員,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做到全面對接服務,確保有就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“不斷線”。
河南攻堅克難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。一是加大宣傳,確保政策落地。發出致高校畢業生的一封信,公開服務機構聯系方式、求職登記小程序等七個服務二維碼;聯合三大運營商向高校畢業生發送政策宣傳短信;制作政策服務宣傳圖文和短視頻,向畢業生精準推送,微信、抖音等各類新媒體的宣傳閱讀量突破10萬人次。推行“一網通辦”,依托省“互聯網+就業創業”信息系統,把涉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21項業務全部納入網上辦理。開展“人社服務快辦行動”,實現畢業生就業登記、檔案接收、參保登記等10個事項“打包辦”。二是注重創新,提升服務效能。因地制宜開展“就業紅娘直播間”“優秀學子家鄉行”等活動,打造體驗式、互動式招聘場景。分行業、分專業舉辦各類線上招聘活動,促進企業和畢業生的精準對接。成立河南省職業指導專家團,啟動專項職業指導,針對疫情影響推出就業指導直播活動。三是強化幫扶,做好兜底安置。對就業困難畢業生、登記失業青年開展“131”服務,即提供1次職業指導、3次職業推薦和1次就業見習或職業培訓。對受災地區困難畢業生,安排服務機構專項摸排,開展就業幫扶。向7.7萬名困難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1.5億元。
湖北優政策、強舉措、濃氛圍,全力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。一是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月。8月上旬全省啟動“筑夢湖北·就業啟航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月,組織省、17個市州、103個縣(市、區)對高校畢業生發出公開信,亮明就業服務機構目錄、就業政策和服務事項。二是出臺新一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措施。省政府辦公廳出臺《關于實施“才聚荊楚”工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》,聚焦落戶、安居、就業、創業等提出20條有含金量的措施。三是做實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制服務。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全面摸排、應登盡登,并創新利用智能機器人“一對一”逐一呼叫,提供“1311”就業服務。廣泛開展線下招聘會、“招聘夜市”等活動,發布網絡招聘會642場,提供61.4萬個崗位,并創新開展“直播帶崗”活動82場,觀看達834.8萬人次。四是統籌舉辦系列創業活動。連續十年實施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并舉辦電視創業大賽,累計投入2.5億元,扶持項目超7000個。“創立方”“創青春”“互聯網+”、文化創意設計等大學生創業大賽陸續開賽。
廣東實名精準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。一是建立健全實名制臺賬。主動對接教育部門推進實名信息移交,利用社保、公安等數據加強比對校驗,組織市縣信息上傳、核驗,實名登記離校未就業畢業生8.2萬人。二是全面落實就業實名服務。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“1311”服務,組織各級服務機構逐一聯系,做到就業有崗位、服務不斷線。三是開展精準就業幫扶。對困難畢業生實施“一生一策”動態管理,通過公益性崗位強化兜底。截至9月底全省56.3%的困難畢業生實現就業;尚未就業的,由專人聯系持續推薦崗位,確保年底全部實現就業。四是開展線上線下招聘。啟動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系列招聘活動,搭建線上線下供求對接平臺。現已納入計劃安排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621場,另將組織超過150場的網絡招聘會和30場直播帶崗活動。五是組織實施就業見習。多渠道采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-24歲失業青年信息,加強見習崗位儲備和對接服務,確保有見習需求畢業生能夠獲得見習機會,今年前9月全省組織就業見習9595人。六是做好求職登記小程序服務。對高校畢業生告知求職登記小程序,做到登記一人,服務一人。
廣西精心謀劃為高校畢業生送崗位、送培訓、送服務。一是加大崗位推送力度。共舉辦畢業生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22場次,提供就業崗位23萬個。桂林、北海等地創新就業服務,舉辦“招聘夜市”活動,開啟人社服務不打烊模式,現已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。二是聚焦畢業生能力提升。開展畢業生就業政策解讀,為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、職業培訓服務,截至9月底開展就業政策宣介24場次、職業指導公開課14場次、職業技能培訓132場次,超10萬人次參與活動。持續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,組織7820名畢業生等青年參加就業見習。三是加強實名制就業服務。開展“百日摸排”行動,截至9月底共為8.7萬名離校未就業開展實名登記和就業服務。
重慶集中開展十大專項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。一是政策宣傳落實行動。利用大數據比對,篩選符合條件的畢業生,實現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的轉變。二是崗位精準推送行動。健全實名信息,根據就業需求,向每名畢業生“點對點”精準推送就業崗位至少3個。三是專場招聘對接行動。線上開設服務專區、舉辦“重慶英才、職等您來”直播招聘,線下舉辦專場洽談會500場。四是青年就業見習行動。發布就業見習崗位1萬個,鼓勵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。五是職業現場體驗行動。組織2000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觀企業、園區,感受職場氛圍。六是就業技能提升行動。對接重點產業發展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需求,舉辦新職業等培訓班100期。七是職業指導服務行動。舉辦10場職業指導活動和5期公開課,組織100名職業指導師重點指導1000名未就業畢業生。八是創業創新扶持行動。開展20期創業培訓,向有創業意愿的畢業生推薦創業項目、提供免費創業工位,落實免抵押創業貸款。九是困難托底安置行動。開發1000個基層管理服務崗位和公益性崗位,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,進行托底安置。十是權益維護保障行動。開展1次集中監督檢查,督促用人單位與招用的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,規范用工。
貴州細化措施安排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多層次就業服務。截至9月底,全省共開展專場招聘會211次,提供22萬余個就業崗位;開展社區職業指導服務6279人;開展技能培訓3508人,組織3361名青年參加就業見習。迅速響應啟動就業服務行動。緊緊圍繞2021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35歲以下登記失業青年,制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具體方案,動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、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,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。上下聯動打造特色系列活動。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,集中利用兩周時間組織開展貴州省2021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服務系列活動,通過現場招聘活動周和直播帶崗周,加密線上線下招聘,推動全省上下聯動、左右協同,提升供需匹配效率。推出職業指導“云課堂”和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等公共就業服務,取得積極成效。
陜西強化政府引、市場招、政策擴、平臺推,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。一是用活用好各項就業政策拓崗位。持續舉辦“陜西重點國有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雙選會”,延續實施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,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位,引導畢業生升學深造和參軍入伍,穩定公務員招錄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、教師特設崗位招聘、“三支一扶”招募規模。今年全省開發政策性崗位6.2萬個,已到崗5.3萬人。多渠道募集見習崗位5.5萬個,組織上崗2.1萬人。二是搭建常態化供需對接平臺擴規模。運用大數據、新媒體技術推出“直播帶崗”“直播政策”“新職業體驗”等特色云服務,面向高校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政策、崗位信息,開展權益保護專題宣傳。截至目前,全省開展線上線下招聘類活動495場,服務高校畢業生30萬余人次,達成就業意向7萬余人次。三是優化政策與服務供給提質量。圍繞“秦創原創”新驅動平臺建設,積極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落戶、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、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以及醫療服務等優惠政策。西安市創新發放“西安樂業卡”(電子卡)近5萬張。實施創業培訓“馬蘭花計劃”,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,優化線上申領流程,今年已完成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8220人,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36萬元。
新疆強化政策支持、服務保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。一是多方搭建線上線下招聘平臺。持續開展“百日千萬網絡招聘”“職在新疆”直播帶崗活動和網上招聘會,有序舉辦“小型化、專業化、多樣化”的線下專場招聘。搭建一站式“智慧招聘”平臺,推動供需精準對接。9月以來,全區組織舉辦各類招聘活動93場次、直播帶崗20期,1958家單位參加招聘,提供崗位1.89萬個。二是加強實名制精準就業服務。面向未就業畢業生和求職登記畢業生,通過“高校畢業生實名管理信息系統”和“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小程序”開展實名推送;根據畢業生意愿、專業、技能等特點,線上線下多渠道推薦崗位信息,提供精準服務。三是分類施策做好就業幫扶。開展職業指導師對口聯系社區活動和制造業職業體驗活動,幫助“慢就業”“緩就業”畢業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。引導畢業生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、創業培訓、新職業培訓等,開展就業見習專場招聘會和見習基地“企業開放日”活動。聚焦就業困難畢業生,實行“一生一策”動態管理,開展“一對一”精準幫扶。